当股市、楼市纷纷遇冷,黄金抄底却被套牢之时,众多手里有些“闲钱”的投资人就把矛头指向“民间借贷”,借贷中介机构由此快速崛起。今年以来,各地借贷中介机构活跃在民间借贷市场,相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等为人熟知的融资机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中介机构”十分活跃
“相比较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或者典当行等民间融资‘正规军’,这种借贷中介机构多少有‘钻空子’的嫌疑。就像房屋中介给买房者和卖房者牵线搭桥一样,他们给投资人和借款人提供融资平台,再收取相当数额的手续费。美其名曰提供方便,但实际做的是钱的生意。这很明显,有哪个纯粹的中介机构在能保证投资年收益10%的情况下,还收取高达借贷交易金额6%的服务费?”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借贷业内人士向记者这样解释。
上述这位业内人士提到的借款中介机构,最近一段时间在各地的活跃度不亚于民间融资的正规军。仅仅在湖南长沙,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就有中盈律邦、盛大金禧、中亿百联、律邦融安、君毅财富、宜信普惠等数十家民间借贷机构,专门给民间资金“牵线搭桥”。这些机构的资金来源,通常为自有资金、市民放贷资金、银行拆借三方面。
而在北京,此类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发展方向似乎更为丰富。以民间借贷中介起家的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宜信”),俨然已经“变身”一家专业理财机构,为“投资人”推荐理财产品甚至代客理财、为信托公司推介产品,活跃在融资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宜信这种模式,只不过是表面上换了一种方式,其本质还是民间借贷。
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各类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各地管理部门都开始向温州看齐,考虑成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
是否违法说法不一
如此众多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活跃在市场上,而关于他们的经营方式是否违法,各方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早在2011年9月银监会就提示“人人贷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的风险。
然而宜信公司的业务经理却称,其信托理财产品与宜信自身并无直接关联,产品均来自信托公司,公司只是充当中介,与信托公司合作,并筛选出相关信托产品,推荐给资金投资人。而债权转让则是其CEO唐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出借,其后将持有的债权合同进行转让。因此,该公司也非吸收社会资金和放贷。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认为,非法集资需要达到一定人数、金额,但宜信并不直接发放贷款,也很难说是非法放贷。“可以把宜信看做资金掮客,就是倒资金的。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很难监管。”
但在温州长期从事民间借贷的娄先生却认为:“这明显是利用目前的监管空白盈利的方式。违法不违法,关键在于是否吸纳了公众的存款。他们以搭建平台为借口,吸引投资人前来,实则是变相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随后再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还有更过分的情况:一些小贷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拿给中介平台,从那里赚取利息,再将钱拿回小贷公司放贷,这种行为已经存在投机的成分。”
监管真空风险大
无论是国务院的清理规定,还是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债券发行规则,亦或是银监会实施的展期策略,都只是针对债务风险的短期性政策安排,并未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专门的制度设计。
“由于这些民间的融资平台机构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贷款难的问题,这部分机构作为银行的补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不少地方政府并不采取严厉打击和监管的方式,至多是建立一个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将他们在形式上统一管理。”上海民间借贷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践中,银行甚至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将融资平台公司视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工具”,并非真正的经济实体。而这恰恰成为了融资平台公司在运行中产生信贷风险和隐形债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银行认为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的工具”,有地方政府的担保,依靠政府信用为支撑,“银政合作”可以高枕无忧;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担保在融资平台公司无法成为真正经营实体的情况下,造成其缺乏运营能力、收益无法保障,自然容易演变为隐性负债,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