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典当行业协会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典当风险
假房产骗“当”骗贷四百万
时间:2016-01-25 15:20:36
点击:

2005年6月,冯明(化名)用假房产证骗得第一笔12万元的贷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2006年11月案发,他与人结伙采用伪造房产证、土地证、房屋他项权证等证件和资料的手法,先后诈骗作案16起,骗当、骗贷金额高达400余万元,造成有关单位直接经济损失283万元。冯明等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逞,不得不让人深思。

朱峰(化名)是某省某市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前几年,二手房市场如火如荼,朱峰着实赚了一笔。这一二年,市场逐渐降温,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业务员除有限的固定工资外,主要靠业务提成增加收入。因此,朱峰对客户十分热情,尤其是老客户。冯明就是他的一个老客户。

2006年11月24日,多日不见的冯明突然来到公司,让朱峰代理一笔房屋抵押贷款。朱峰已为冯明做了好几次业务,老顾客上门,预示又有钱进账,朱峰忙客气的倒茶让座。

冯明抵押的房产是“蒋立峰、薛芳”夫妇的,房产证、土地证、房屋他项权证、薛芳夫妇的结婚证、身份证、收入证明、印章等,诸多证件、资料一应俱全。2006年11月29日,朱峰陪着冯明来到市区某银行。银行收下相关证件、资料后,让他们回家等消息。冯明急等用钱,催着朱峰与银行方面联系,银行答复,最快11月30日上午才能放贷。冯明似乎等不及,再三恳求朱峰想想办法。朱峰急于做成这笔生意。于是,他出面向同事阿芳(化名)借款20万元。业务员之间挪钱是常有的事,阿芳没有多想,爽快地答应了。冯明付过中介费,兴冲冲走了。

第二天,朱峰盼到中午也未等来银行的消息,捱至下午1时,他再也耐不住了,打电话到银行询问,银行传来的消息如雷轰顶,冯明提供的身份证、他项权证都是假的,银行不能放贷。朱峰顿时手脚冰冷,神情呆滞,借款人阿芳更着急,追着要那20万。那几天,朱峰发疯般满世界寻找冯明。冯明犹如水汽般蒸发了,手机关机,租住地大门紧锁。朱峰想尽办法,2006年12月4日,终于在某宾馆一间客房堵住了冯明。原来,20万现金到手后,冯明就住进宾馆大肆挥霍,洗桑拿,泡小姐,口袋里已所剩无几。面对一副无赖相的冯明,绝望的朱峰只得向警方报警。

民警赶来将冯明、朱峰一起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与冯明同住一间客房的阿耿(化名)也被一并带走。。公安机关经侦大队接手了这桩案子。在调查访问中,双方各执一词。朱峰指证冯明涉嫌诈骗,他提供了一条线索,冯明入住的客房还有一套假房产证。冯明矢口否认,辩称这是经济纠纷,假房产证与自己无关,阿耿更称假证不知是谁的。

民警带着三人来到那家宾馆的客房。果真找到了一套假房产证。冯明表面镇定,内心却十分恐慌,不由低声自言自语,他自以为没人听到,民警却一字不拉全接收了。他说的是:“这下糟了,事情大了,不是20万的事,这可是上百万的事啊!”

冯明下意识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办案民警的高度警觉。随即,民警依法搜查了冯明在市中心某高档住宅区的租住地,战果颇大,查获两套假房产证、土地证和一批伪造的公章、私章等作案工具。面对确凿证据,2006年12月4日晚,冯明、阿耿相继交待了伪造“蒋立峰、薛芳”夫妇的房产证、土地证等一些列证件诈骗巨款的犯罪事实,同事交代了与戴某等人时分时合,伪造房产证、土地证、房屋他项权证等相关证件和资料,采用虚假房屋抵押贷款的手续,诈骗某典当公司和有关银行巨额贷款的犯罪事实。

案情重大!警方抽调经侦大队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并迅速出击抓捕同案嫌犯。经过努力,于12月7日抓获制假疑犯李某。慑于法律的威严,戴某、张某、蔡某、言某等相继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疑犯落网后,办案民警马不停蹄投入调查查证工作,收集了大量证据,查实了该诈骗团伙的犯罪事实。现已初步查明,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该团伙共诈骗作案16起,涉案金额412.4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3.19万元。冯明则是这串系列骗贷案的主要筹划者。

27岁的冯明16岁初中毕业,在社会上无所事事4年多,20岁那年在某家电公司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嫌工作辛苦、挣钱少,仅仅干了一年多便辞了。以后,他又试着找了几份工作,都没干长,后干脆成了无业游民。没了工作,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社会上乱闯乱撞,结识了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2004年,他染上赌博恶习,牛刀初试,小赢了一把,居然以为找到了快捷发财之路,从此沉溺赌台不可自拔,哪里有赌局就往哪里钻。百家乐、21点,什么输赢大来什么。还到杭州、上海等地赶赌。随着参赌次数的增多,债台越筑越高,至2006年,他已欠下赌债百万之巨。赌圈里只认金钱不认人,债主们追着要债,冯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东躲西藏,整天想着如何弄钱。

冯明在赌圈里“名气”颇大,欠下巨债的事人所皆知,没人肯借钱给他。父母养了这么个不肖之子,恨之入骨,亲戚朋友更是躲之不及。2006年5月,绝望中的冯明冒出用房屋抵押贷款的“好主意”。他想到了母亲的一处商品房。冯明以前在某厂工作时,曾到银行办理过财产抵押贷款,熟悉贷款程序。。他一番花言巧语从母亲处骗得了房产证、土地证等抵押贷款所需证件和资料。一切妥当后,他找到在某银行工作的秦某,以急需资金投资为由,轻易带到了16万元房产抵押贷款。这次冯明付了8600元中介费,实到手15.14万元。

15万现金在一般人眼里是一笔巨款,可对冯明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转眼便没了。从银行贷款如此容易,冯明不由心动,萌生了伪造房产骗贷的犯罪歹念。2005年6月,他第一次作案,居然大获成功。有了用母亲房产抵押贷款的“成功经验”,他轻车熟路,先到母亲那套商品房所在小区随便看了个房屋格局,胡编了一个门牌号码,用自己的姓名找制假证的人伪造了房产证和土地证,然后找到在某区房屋部门工作的戴某。戴某“大方”地扔给他一本空白的房屋他项权证,冯明撕下一张填上了虚假房产的信息。接着通过某房地产评估公司作了评估,拿到了评估报告。凭着这些假资料,冯明顺利与某典当有限公司签订了12万元房产抵押借款合同,并很快拿到了12万元现金。

终于找到了发财门道了!望着一叠叠货真价实的人民币,冯明两眼放光,他迫不及待冲进赌场翻本,12万元巨款转瞬易主。半个月后,他第二次实施作案,为掩人耳目,他找到了阿耿。阿耿现年37岁,初中文化,本市无业人员。听有这样的赚钱之道,手头正紧的阿耿当即应允由他出面去办理所有假证假资料,而房屋的主人、面积、门牌号都是随意虚构的。这一次,他们从某典当有限公司骗得了27万元,阿耿分得2000元好处费。

贪欲就像潘多拉匣子里放出的魔鬼一样。钱来得如此容易,利令智昏的冯明、阿耿一次次伸手,屡屡得逞,腰包鼓了起来。一批在社会上混的人都找上门来“请教”发财之道。而这些对冯明来说正中下怀。自从找到“发财之道”以来,白天他腰缠万贯、风光无限,晚上,则噩梦连连,常常梦见警察给他戴上手铐。为此,他躲在幕后策划,网罗了徐某、蔡某、张某等人在前台“演戏”。

徐某是专门做盗版光碟生意的,借了一笔高利贷进了一批货,出师不利,被有关部门查抄,欠下一屁股债。他投奔到冯明门下“求助”,冯明当即安排阿耿做了一套假证、假资料,由徐某出面签订合同,骗得27万贷款。徐某得10万,阿耿2万,其余全归冯明。不就,三人又合谋作案,骗得最大一笔贷款,40万元。

在受侵害的单位中,某典当有限公司是被骗次数最多,数额最大的。同事,冯明还与人勾结,分别从市区3家银行频频诈骗得手,直至2006年11月被某银行识破才案发。在历时一年多的行骗中,为防止骗局被识破,冯明采用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后面贷到的款平前面贷款的利息,致使骗局较长时间未拆穿。

在这串系列诈骗案中,戴某是一个不能不提的人,可以说是他助了冯明“一臂之力”。戴某是房管部门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商品房的审核、抵押、复查、登记等工作。一次,他在登记的时候,发现一笔虚假的房产信息,前来办证的正是冯明。冯明自称在外承包大工程,急需资金周转,承诺事成后一定重金酬谢。戴某的编制在企业,此时正面临下岗分流的尴尬,正急着寻找第二业。冯明的承诺击中了他的“软肋”,他不仅没有告发,反而为冯明提供了一本空白的房屋他项权证。在房产抵押贷款中,他项权证是最具关键作用的证件,等于是“通行证”。这些他项权证为冯明、阿耿就开着汽车到新村小区转悠,记下小区名称和门牌号,伪造相关信息,最后制作假证件。

这串诈骗案之所以发生,而且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一些部门审核不严、把关不牢是重要原因,而且“熟人”、“关系人”起了作用。按冯明的说法,如果房产评估公司细致一些,他们的诈骗也不会得逞。每次他们带着假证、假资料去评估时,因为有熟人,公司概不派人去现场看房、拍照,也不核实证件、信息的真伪,仅一个小时,评估报告就出来了。而银行、典当公司也因“关系人”的作用,压根就没想到要核实这一节,只要看到评估报告,就开具房屋他项权证申请表。而更有见利忘义者,为了蝇头小利,及时发现假的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任其为之。